殊勝因緣
發菩提心 分享人 王國祥
2025-10-13
發菩提心 分享人 王國祥 今天的心得分享,我要分享的是發菩提心。發心發心成為平常的用語,我們往往說習慣了而忽略它背後深刻的涵意。《菩提心義》: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於是。」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 這個菩提的心是成佛之本呀!本源呀!「大事因緣莫過於此」。佛出現於世是大事因緣,而這大事因緣沒有超過發菩提心的,可見發菩提心是這麼重要。可是,我們學佛人,甚至於是老修行者,很多發菩提心發得不正確或不夠徹底!發心不夠徹底會怎樣?嚴重的話可能上不了西方的,您說要緊不要緊,當然要緊! 首先,發菩提心是什麼心呢?就是包含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三者圓融一致的心。既然是包含大智慧,表示發菩提心要具足正知正見。具足正知見的發心,即使是一般人行世間的善法,他所行的世間善法其實都是佛法。相反的,若不具足正知見的發菩提心,即使你念佛拜佛,你自以為你是在行佛事,其實只是行世間的善法而已。所以具足正知正見很重要。 我們信佛是以度眾利他為先,不只是就為自己。很多人都是想到為自己,我念佛就求平安、身體變得健康、事業順利、有事能逢凶化吉、我臨終也要比別人舒服、將來生到下一個是好的地方極樂世界,所以我要念要修持,這當然比不信佛的要好,但這絕對不能成為正信。 怎麼才是具足正信正知見的發菩提心?祖師很明白的告訴我們,要「發廣大心」,要發大乘行者的心,也就是行菩薩道,救度眾生的心。這個廣大心,以空間說,是普周法界,就是說這一切眾生,每一個地方我都願意去救度、去教化的,我都是要以種種的方便去接引他們;以時間說,不論過去、未來、現在,要生出這樣的心,無有疲累。 所以「發廣大心」的這個心就是趨近於菩薩的本心。你的心若契合於菩薩的本心,你和菩薩同體了,當下的你就是菩薩。所以菩薩的心量有多大,你的心量就有多大;菩薩的功德無量無邊,你成就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就是不可思議,經典上是這樣說的。 那菩薩的本心是什麼?菩薩的本心隨順「空性、無相」的理體,講淺白一點,就是那個心不分別,自然無為,雖然是自然無為,可是該作為的就積極的作為,積極的利他度眾,沒有任何對價關係。所以我們說隨順「空性、無相」的理體的發菩提心叫做「順理發心」。 菩提心可大分成兩類:一為「順理發心」,一為「隨事發心」。「隨事發心」是隨著事項,隨著念頭而行善業。一般人的發心是隨事發心。隨事發心好是好,但不夠圓滿徹底。我們要由「隨事發心」提升到「順理發心」才算是圓滿徹底。 我們提兩點來說明。第一點,以功德來說。「隨事發心」是隨著事項念頭而行善業,是世間的有為法,功德是有漏的。「順理發心」是「隨順於空、無相」的理體自然顯露的,是契入無為,所行的功德是無漏的功德。有漏的功德是收集人天福報,無漏的功德才是累積往生的資糧。 第二點,回溯到根源的那個心是有差別的。「隨事發心」的心是一個凡夫心,而「順理發心」的心是一個菩薩心。同一個心,你選擇是一個凡夫心還是一個菩薩心,後面就產生那麼大的差別,所謂的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佛家講圓人(真正圓解能開者稱之)修一天,等於普通人修一劫,日劫相倍。不同在那兒?見不同!所以發菩提心,首要先提高我們的見地。 那「順理發心」怎麼發起實踐呢?以財布施為例:譬如我把十萬元送給難友,這是「隨事發心」,行世間的善法。社會上的一些大善人都屬於這一類的隨事發心。我們學佛的懂道理,就比較有智慧一點。所以做同樣的一件善事,我把十萬元送給難友,你心內不執著能給財的我,外不執著所給的對象,就是你那個友人。那中間也不執著那十萬元。這個內、外、中都「心不著境」的狀態就是佛家講的「三輪體空」的境界。 這讓我想起廖苑長榮尉平常要我們在工作時,去體會「作而不著、不著而作」的禪意。這「三輪體空」的境界是不是跟「作而不著、不著而作」的禪趣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到這裏,我們忽然明白,原來發菩提心正是行無為,是無為法的修行啊!我們發菩提心要入無為,契合於佛菩薩的本心,所修的功德才是圓滿無漏的,成為我們往生的無上資糧。 我們蓮臺山的學長們受教於苑長的會下,大多已晉階至「順理發心」的層次,程度深淺的差別而已。而先來後到沒能立即跟上的學長,當然是有成長的空間,祈願要持續努力精進,莫要掉隊喔。 作個總結:發菩提心就是要「發廣大心」,行菩薩道,要做到「順理發心」,行「三輪體空」的無為法而成就無漏的功德。我們在娑婆世界的修持真是不容易,常常進一退九。所以,我們要常發心,以免忘失菩提,這是一點。 第二個要點,我們開始「順理發心」一定是不到位的。所以,我們要理事連結地修持,一步一步地鍛鍊自己的心性。最好有定課,或是透過念佛、聽經、讀經和觀照,不斷的自我薰習,由生轉熟,就可以隨事轉化為順理。你在動靜閒忙都能落實,以禪觀行,觀照自己的一言一行,那個禪就是無為行。這樣的修行可以讓自己慢慢自在,往生西方的目標也才能落實。 講後感言:以為自己很熟了,沒帶稿子上去。說著說著竟然漏掉了一段。心裡想慘了!死定了!還好很勉強的接著講下去,銜接處一定怪怪的,大家有感覺到嗎?少講的那一段(第二段)只好請大家在紙上看。沒講得圓滿,和大家說聲抱歉!下一次不敢大意了,一定得帶好稿子上場!阿彌陀佛! (講述於2025年10月12日慶讚114年苑慶佛學研討會) 本文同步貼附於 蓮臺山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HSBHzzqV39VuQ66V9Gps8WA9nYV2k2KaWjCToSb8PW2AQuecA4YraZP1YZTggGYvl&id=10005734309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