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臺山妙音淨苑

殊勝因緣

萬法因果的實相法則 ---分享人 楊麗萍

2025-04-30

萬法因果的實相法則
分享人  楊麗萍


今天上台,藉由釋迦佛降生娑婆成佛的殊勝日子裡來講述末學近年來修學佛法的心得,感到非常榮幸。

人生本存在諸多無法想像的事。約於3年前,開始接觸苑長所精闢宣講的理無為之法,而再從理無為法去展開有為之法,又從有為法回歸到無為法,在體相用上,圓融的行無為的無為。乍聞拗口,卻蘊含深意。

3年來,末學喻如蓮臺山所種的梅樹,從開花到結果,果實從青澀到熟成,最後採摘到釀製,發酵成了可以預防及保養的全能酵素。現在的我像是喝了酵素ㄧ般,天天通體舒暢,百病不侵,更像是身心脫落,飄飄然似地輕快舒活⋯。這引申到修學佛法上,一言以蔽之,非常受用。

 


看眼前的一切事物,在行敦倫盡份中,感受到無善與無惡,無是與無非,無喜亦無憂,若想要知道究竟是從哪一輩子種下這個因子,只有在世尊所說的金剛經上可以找得到。又透過苑長的講述真道學、般若心經,層層的剝繭,讓我既能入理入法又入行,最終就是要圓證,如斯秉承,方向明確,從崎嶇難行的道路上,邁向光明的康莊大道。不禁自我返問,我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人,享有此福報?!往後的清修日子裡,就是拋頭顱,虛空有盡,海水可斗量,風可繫,都難以報答世尊與苑長的大恩大德。

現在我再把網路上的一篇文章,加上末學所體悟的一點思惟,彙總分享給大家。相信在座的各位,在苑長教下接受法化,早已耳熟能詳,體悟甚深,即便如此,當作複習,也必可增益其趣的。

話說,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所以「空」與「無常」道理相通,也可以說無常就是空,空就是無常。真正明白了空性,也就明白了無常;真正明白了無常,也就明白了空性。

雖然是空,但切莫把這裡的空,錯認為空無、虛無之義。若是執著什麼都是空的(例如說人死如燈滅,永遠消逝),如此就易墮入撥無因果的偏空、頑空乃至斷滅空了。

事實上這裡的空是指空性、自性空或本來空。所謂「空性」,它是詮釋了一切法的本質是虛幻的,並非實有的,毗舍浮佛的偈「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也是「當體即空」,而且是「唯心所現」。當我們了解空性的真義,而且心有無礙的本質,即真空能現出妙有,就不會落入妄想顛倒之中。

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壞空」,有形的事物及無形的念想則有「生住異滅」,只要是因緣所生法,必定難得久住,正所謂:「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世間無常的說法,在量子物理學也得到了印證。當一個系統,滿足無外力影響和系統孤立的情況下,只會趨向混亂和消亡。」這是因為事物會自發從有序態轉化成無序態,無序程度將與日俱增,無法避免!也就是說,會將所有的人、社會、生物、地球、太陽系以及宇宙引入不可逆的寂滅之路。

佛法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乍聽之下似有矛盾,難道因果不在萬法裡面而在萬法之外嗎?正如昔日鄭其淵隊長曾經提問:人有自性,難道萬法沒有自性嗎?而苑長解釋了2句重點:「不就是依報隨正報轉」「有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答案是:因果也是在萬法裡面,二者相順不違,且相輔相成,只是講法的著眼點不同罷了。

「萬法皆空」講的是空性,世間萬法都是因緣所生,是有賴各種條件組合起來,具有無常的、苦的、八難的相變⋯。

我們所見聞覺知的萬事萬物,看似真實存在,但其實是因缘聚合的虚幻顯現,當因緣離散時就不存在了。由於因緣本身也是幻化的、不實在的,所以本體是空的,而且是「唯心所現」的,是由「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因為我們的心性有無礙的本質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

換句話說,心性就是整個法界,整個法界就是我們的心所變現的。所以說萬事萬物是互具互融的、是一體的,這就是所謂「萬物合一」法則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萬法皆空,因果也空,但何以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裡有兩個涵義:其一是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會變成因;其二是因果「相續不空」,我們人造業是因,受報是果,但受報的時候,又可能造業,永遠在相續、循環中。所以「因果不空」是講「轉變、相續、循環」三種不空的特性。這是從事相來說的。

其次,「萬法皆空」講的是空性,「因果不空」講的是緣起。萬法的本性是空的,而因果的作用是不會空的。《心經》上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講的是性空,「空即是色」講的是緣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兩者是一體的;「色不異空」就是緣起不離性空,也就是修德;「空不異色」就是空性不離緣起,也就是性德既是緣起又是性空,真俗二諦相輔相成乃至雙運。

所以說:「空」是一切事物的實相。觀一切法知其空,即為是看破,不起分別、執著、妄想,即為是放下;放下是行門,也是功夫,也就是修德;而看破是解門,亦即是空性般若,也就是性德。也都是在講空性的智慧與空有不二的道理。所謂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再者,空是從體上講的,體上沒有;因果是從相上講的,相上則有。「沒有」和「有」是一體的。造惡業要感受痛苦和惡報,修善法能得到快樂和善報,這就是緣起法。但其本質為空性,在勝義諦上、在體上講,一切好壞、善惡都無自性,都不是實有、真有的。但在緣起上、在現象上講,好壞、善惡還是有的,對我們凡夫來說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不能認為萬法皆空,就撥無因果,不願修行。
祖師大德講「寧執有如須彌山,不執空為芥子許。」而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尤如尋兔角。永嘉證道歌裡「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是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多完美、多圓融、多透徹的性相一如啊!而明白空性的道理後,對於造作、取捨因果就要更加嚴格與謹慎,如果不體悟空性的道理、我們對人事物或是逆境來襲的時候就無法做到安住、包容、體卹,悲憫之心了!但在因果來受報時,我們來接受它,認知萬法皆空,那就是無所受,受諸受了。

了解以上萬法因果的實相法則,我們的心不需要受外界的干擾,掌握了實相法則,我們的心清淨了!就在故鄉的彼岸了,當下也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

末學在此,再再感恩苑長苦口婆心,用心良苦!念念不忘每位同倫以及有緣者,能夠以蓮臺山為前哨站,個個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當生成就無上菩提⋯。末學發自內心的祝福以及祈願⋯「開啟般若智慧,平等的心,無私的愛,全世界的唯一,你們說是哪裡啊?對!非蓮臺山莫屬。」也是誠如苑長所說的世界五大名山之一的蓮臺山。感恩苑長!您盡虛空遍法界的宏恩大德;感恩各位學長!我們互相以眾靠眾,成就無上菩提。

阿彌陀佛!
(講述於2025年04月27日慶讚114年浴佛節佛學研討會)
 
本文同步貼附於
蓮臺山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ES7WueTTHQhcT5XHbNJ4vV5ZDzteGb3tX6WoaV9KunFYW5NRk8q6bbYgTjEEbPvql&id=100057343094686